此外,新冠疫情還促使數字支付的使用增加。在除中國以外的中、低收入經濟體,在實體店或網上使用某種卡、電話或互聯網支付的成年人當中,40%是在疫情后才首次采用這種方法;直接通過正規賬戶支付公用事業賬單的人當中也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在疫情暴發后才開始這么做。在印度,超過8000萬成年人是在疫情開始后首次使用數字支付方式向商戶付款,在中國這個數字則超過1億。
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以數字形式收款或付款,而在發展中經濟體中,這一比例從2014年的35%增長到2021年的57%。發展中經濟體71%的人在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或移動貨幣服務商那里擁有賬戶,比2011年的42%、2017年的63%進一步增加。移動貨幣賬戶推動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普惠金融大幅增長。
發展中經濟體約一半成年人在面臨意外開支的情況下可在30天內獲得緊急資金,約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至少對一個方面的財務壓力表示非常擔心。
2021年數據庫顯示,還有很多為無銀行賬戶人口改善金融服務獲取的機會,尤其是推廣數字支付。很多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是以現金形式收到付款——不管是工資、政府支付還是農產品銷售收入。這些人當中約有8500萬人以現金形式領取政府付款。如果將某些款項轉為數字化支付,那么不僅可將收款人納入正規金融體系,還可以降低成本、減少腐敗。我們已經有證據表明這種方法的可行性——2021年數據庫發現,在發展中經濟體中,有8.65億人首次在金融機構開設賬戶的目的就是為了接收政府提供的資金。
世界銀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表示:“數字革命促進了世界各地的金融服務獲取和使用,改變了人們收付款、借貸和儲蓄的方式。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促進支付數字化、進一步擴大貧困人口獲得正規賬戶和金融服務的機會,這些都是緩解當下多重危機造成的發展成果逆轉的政策優先事項。”